而他一連串的起落,我們也完全可以看成是司馬宗室與劉裕的政治角力。
法國國際關係研究所(French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的米尼克(Dimitri Minic)表示,烏克蘭能設法從西方盟國獲取何種武器將具決定性影響。他舉例,長程火砲「可以讓烏軍打破攻擊、反擊和防衛的循環,削弱俄方復原和取得決定性勝利的能量。
」 米尼克認為,「具有戰略意義的」勝利可能得包含「從烏克蘭東南部札波利沙(Zaporizhzhia)將俄軍一分為二」。這份民調也指出,烏克蘭人的親西方情緒日益高漲,87%的受訪者支持加入歐洲聯盟,有86%的受訪者支持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俄烏戰爭將屆週年,烏克蘭人約95%相信將會勝利 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即將於2月24日屆滿週年,研究機構Rating Group公布的2月初民調顯示,約有95%的烏克蘭人相信該國將會獲勝。」 當普亭發表演說,將西方國家描繪成侵略者並稱他的國家並未對烏克蘭人民發動戰爭時,赫爾松市政府表示,赫爾松遭受多枚火箭彈攻擊。
但是他也警告,即使烏克蘭早已讓俄軍屈辱吞敗而奪回南部赫爾松巿(Kherson),莫斯科至今都沒有放棄。這份民調顯示,烏克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工作人口失業。資訊多了,當然各種天馬行空甚至以訛傳訛也不斷發生,從各種要被取代的職業、著作權的歸屬、惡趣味的應用,到機器人「靈魂」的討論,一時間應有盡有。
有了這樣的認知,基本上就能迴避掉80%的怪力亂神討論。題外話,有次和一位資深藏家聊到這點,他強調因為電腦的筆觸不若人,而目前蒐藏者鑑定藝術品價值的一大指標,就是那些由藝術家個體個性而獨有的筆觸,目前機器還做不到這件事。然而,和某美術館長聊到同個話題時,她則指出那或許落入了傳統藝術鑑賞的思維,在數位藝術高速發展之下,被扭轉的一天或許不遠。不知是時候到了,抑或真靠吳淡如那一幅櫻花貓少女出圈,從主流雜誌到許多過往經營別的領域的意見領袖,都開始講得滿口OpenAI、ChatGPT、Midjourney。
如果讀者想看的就是爆廢轉貼、留言整理,媒體當然不會投入足夠的人力作專業新聞,不論有沒有AI輔助。因此線上記者們若有危機意識,該做的或許不是去學寫程式,而是更加充實自己的專業領域知識,讓自己成為AI的核稿者
因此線上記者們若有危機意識,該做的或許不是去學寫程式,而是更加充實自己的專業領域知識,讓自己成為AI的核稿者。比較複雜的答案則需要探討,機器畫的畫和人畫的畫(或寫的文章)究竟有什麼不同。延伸閱讀 關鍵評論網特別報導:AI繪圖時代|創意工作X藝術價值X著作權 ChatGPT實測:哪些文字工作可以請ChatGPT幫忙?它的強項與弱項各是什麼? 隨著ChatGPT、MidJourney、DALL·E等人工智慧高速發展,我們將會是「最後一代」 我們會被AI取代嗎?李開復談人工智慧的力量與迷思 AI創作時代來臨,寫作、說話、畫圖、做影片樣樣行——職場「大風吹」,人類坐哪裡?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當然,要不要這麼做一來關係到媒體經營者對自家內容正確、專業程度的追求,逆其道而行,這個趨勢也極有可能使大部分商業媒體變得更「生活」、更「網友表示」。而AI在繪畫和寫作時,其實也是用同樣的步驟蒐集、拼湊、轉化、產出,和人類的差別只是他們吸收非常快,來源是整個網際網路。人類的寫作或是繪畫,其實都是自我認知的重現——不論資訊來源是看過的、想到的、夢到的——透過工具完成作品。與其硬學寫程式,不如想辦法增加專業領域的知識 雖然大家為AI寫出落落長的內容感到興奮,但卻常忘記人們無從知道內容是否正確,如果媒體目標不是產製垃圾新聞或假新聞(當然換個角度看,假新聞或許更需要「審核」),那必得有個真的了解報導中相關領域知識的人,擔任核稿編輯的角色。
但在「很會接話」的ChatGPT出現後,未來電視台或許可以使用這個技術,自動產生文本、資料畫面、圖片、專家說法,組合讓虛擬記者或主播讀出,看起來或許和部份現在的新聞差不多,卻可以極大的降低電視台營運成本。有了這樣的認知,基本上就能迴避掉80%的怪力亂神討論。
題外話,有次和一位資深藏家聊到這點,他強調因為電腦的筆觸不若人,而目前蒐藏者鑑定藝術品價值的一大指標,就是那些由藝術家個體個性而獨有的筆觸,目前機器還做不到這件事。不知是時候到了,抑或真靠吳淡如那一幅櫻花貓少女出圈,從主流雜誌到許多過往經營別的領域的意見領袖,都開始講得滿口OpenAI、ChatGPT、Midjourney。
如果讀者想看的就是爆廢轉貼、留言整理,媒體當然不會投入足夠的人力作專業新聞,不論有沒有AI輔助。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除了筆者比較熟悉的媒體產業,AI的應用也持續在許多領域帶來質變,當然也有點擔心如果這項技術被全面採用,「Garbage in, garbage out」之下網路還會留存那些有用的資訊?又或是,最後還會剩下誰跑新聞? 這些問題,或許是我們在科技的高速發展下更應該思考問題,雖然或許沒那麼容易找到解方。文字媒體,或許還不是最需要AI協助的那一群 另一個討論(幾百年)的話題,就是新技術出現後,哪些工作會被取代。延伸這個風潮,媒體產業(甚至整個內容相關產業)在ChatGPT普及之後,看來最基層的綜合報導型記者真有被大量取代的風險,但「審核工作」或許是現行AI風潮下,暫時無法被抹去的職缺。然而,和某美術館長聊到同個話題時,她則指出那或許落入了傳統藝術鑑賞的思維,在數位藝術高速發展之下,被扭轉的一天或許不遠。因為在我(和許多專家)看來,人類和AI的本質其實一模一樣。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由於目前OpenAI呈現在眾人面前的作品大多還是以文字為主,大家理所當然會把文字形式的媒體當成海嘯第一排。從最開始的繪師、設計師、Coder,到近來記者、小編、詩人,都曾被點名過,講得也沒有不對,但我覺得還有文字與繪畫外另一個不該忽略的領域:電視媒體。
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二來,閱聽人對於真實、專業、品質的追求,到底能不能支撐起做這樣的內容產業也是一大問題。
在那之前,請不要忽略AI為每個產業帶來的改變,更不要只把AI看成偷懶用的工具,因為在我們讓機器寫論文、畫插畫之際,有很多領域內最聰明的人,已經在想更大的事。事實上,那些假新聞網站早就有把各方內容東拼西湊成文本,結合虛擬主播魚目混珠真實報導的大量案例,只是因為彼時機器語意仍未盡成熟,仔細看還是會發現問題。
資訊多了,當然各種天馬行空甚至以訛傳訛也不斷發生,從各種要被取代的職業、著作權的歸屬、惡趣味的應用,到機器人「靈魂」的討論,一時間應有盡有宋楚瑜當年有台灣省長經驗,在國民黨內更曾位居高位,因此能夠拉攏一票宋粉為班底的政治菁英,甚至連柯文哲都還曾擔任過八年台北市長,能夠用北市府公器來招攬各路人馬。目前在憲政體制上,最接近這樣情況的當屬2000至2008年執政的陳水扁政府。但若總統只能掌控行政院長,卻在立法院寸步難行,恐怕也會成為被架空的虛位元首。
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這更不是一句「年輕氣盛,一時的衝動」所能帶過。
所以川普在四年總統生涯,沒有跛腳,國會和他同屬共和黨絕對是關鍵。簡言之,從行政、立法運作要能順暢的角度來看,總統不可能沒有政黨奧援,而且必須是國內主要的兩大黨,否則極可能被夾殺出局。
這對於郭台銘問鼎總統之路,益處不多,唯有川普的共和黨模式,才能達到郭台銘口中的「比較正當、穩當」。使得馬克宏沒有傳統包袱,又成功透過新組政黨的方式,拿下國會過半席次。
馬克宏的另闢蹊徑,未必能供本國參照 另一個例子則是現任法國總統馬克宏。從國內外經驗觀之,可以斷言郭台銘只有成為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施政才能上軌。文:林子堯(台灣大學國發所兩岸組碩士) 這幾天有關郭台銘是否要重返國民黨的新聞,炒得沸沸揚揚,從王金平與郭台銘的談話來看,郭台銘已經起心動念要參選總統,差別只是在以何種形式為之。以美國來說,川普曾在1988年、2000年二度試圖參選美國總統,2000年時更一度考慮代表美國改革黨競選總統,最後雖放棄,但在2016年先是擊敗共和黨的競爭對手贏得提名,最後更成功當選美國總統,且讓共和黨一舉拿下參、眾兩院,達成完全執政。
僅存的是捐疫苗牌,但這到底對國民黨內號召力有多強,著實令人存疑。從國外的例子也可以加以佐證,沒有主要政黨奧援,總統之路必然寸步難行。
甚至立法院也多次提出罷免案,2006年時總統罷免案更首度成案,幾乎差點闖關成功,嚴重動搖陳總統執政的根基。依照目前憲法規定,1997年的第四次修憲後,行政院長已不必經立法院同意,換言之這是專屬總統的權力。
只是法國的政黨政治有其傳統,拿來台灣是否合宜仍需觀察。若要以非國民黨身分參選總統,他就必須要組一個新的政黨聯盟,同時投入台灣的立委選舉,這樣郭台銘才會是穩定執政的總統。